首页> >浙江金改动态
温州金融俩大佬谈金改 圆梦民营银行探路社区银行
发布时间:2015-01-29 17:37:00
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,温州金改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——2012年是“起步之年”,2013年是“突破之年”,2014年是“深化之年”。过去的一年,身处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温州金融业到底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?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记者采访了市政府副秘书长、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和温州银行董事长邢增福,听他们谈论自己眼中的2014年温州金融大事件。
破局民间金融乱象
圆梦温州民营银行
2014年是温州金改的深化之年,创新突破不断,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和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,持续推进民间融资走阳光化、规范化之路。2014年7月,以正泰、华峰两家温企为主发起人的温州民商银行获批筹建,温州成为全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城市之一。
在张震宇看来,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和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,持续推进民间融资走阳光化、规范化之路,是2014年温州金融业的一项重要举措,也是注定对未来温州金融发展产生重要深远影响的一件大事。
“去年3月1日,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《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确立了大额民间借贷备案制度,明确规定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的、累计借款金额1000万以上的、向三十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的等情况实行强制备案。其正式实施,解决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问题,使得民间借贷从地下状态变成法律上有名义、有人管、有规则的阳光化状态,是破解民间金融乱象的重要之举。”张震宇说。
据市金融办统计数据显示,《条例》实施以来,全市共备案民间借贷6708笔,备案金额97.43亿元。同时,全市72家民间融资信息服务企业(P2P机构)纳入民间备案体系,向社会公示、接受监督。
以落实《条例》为契机,我市不断提升依法监管水平。如率全国之先启用了地方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,目前已完成44家小贷公司、16家典当行、7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基础数据的录入;创新成立金融法庭、金融仲裁院和金融犯罪侦查支队,以联席会议制度为纽带,全面开展地方金融监管。
“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具有温州金改特色的地方金融监管组织体系,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,为破局民间金融乱象、规范民间融资管理逐渐探出一条新路。”张震宇说,“另一方面,温州人的银行梦由来已久,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落户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意义重大,有望探索出一条真正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路径。”
社区银行试点铺开
探索普惠居民模式
作为2014年金融改革重点,温州银行业开始社区银行试点,温州银行的社区银行定位为“面对面”服务居民、商户、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,通过“延时服务”、“错时服务”填补当前银行服务真空地带,着力打通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温州银行董事长邢增福看来,要评点2014年温州金融业重大新闻事件,离不开“普惠”二字。“‘普惠’的目的是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。这中间,社区银行模式给了温州银行业一个很大的战略性方向。”
邢增福表示,社区,不仅仅是在城市,也不单单指住宅区,而是涵盖住宅区、乡村、商圈。基于这样的理念,作为2014年金融改革重点,温州银行业开始社区银行试点,这既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,更是普惠金融的初衷。
2014年4月16日,朱从玖副省长来温调研时指出,相较于主城区发达的金融服务网络,社区银行的发力重点应该在农村。金融改革要与实体经济切合,金融服务要与社会形态演进结合。要求银行早进入、早布局,在新城镇、新社区构建完善社区银行服务体系,使金融服务均衡化,持续改善二元经济结构。2014年,温州银行倾力打造的首批20家“温州版”社区银行已全部获得监管部门开业批复,为温州金改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“从我们银行的角度来说,现在多开一家支行,如果效益不好可能因为营运成本入不敷出,少开一家支行又容易错失一个区域的市场。而社区银行的模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。”邢增福认为,这个机会一是改变经营管理模式,取消柜面,以最直接的方式满足客户便捷、快速、综合的金融服务需求,最大程度上提升客户黏度;二是降低营运成本、人力成本,使银行能够扩大覆盖面,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更为广阔的三农市场。
从我市多家银行已经运营的社区银行来看,客户普遍反映能体会到更加温情的银行服务,在一般银行机构常规营业时间结束后,小区居民仍可到社区银行享受各类金融服务,会客厅免费使用、为业主免费代收快递、举办爱心慈善义卖、举行趣味运动会等,增进银行与社区居民之间、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互动。
来源: 温州网